城镇化快马加鞭 绿色环保成热议话题 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近几年来,节能绿色建筑越来越被重视并广泛运用,全国人大代表、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在参加全国两会讨论时提出,全社会要尽快形成发展绿色建筑的理念,甚至可以制定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实现进一步的节能减排。
尤小平:建议制定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
绿色建筑其实就是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数据显示,我国拥有430多亿平方米存量建筑,且以每年20亿平方米左右的速度增长。建筑能耗已占我国总能耗的四分之一多,还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
以北京为例,如果新建建筑强制执行节能65%的设计标准,在一个采暖季节,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可比非节能建筑节约采暖能耗16.4千克标准煤。按照北京每年新增300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计算,一年可节约57万吨标准煤。
“要健全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加快制定适合不同气候区域、不同建筑类型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鼓励地方结合地区实际,制定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尤小平表示。
他还提出,建立绿色建筑财政政策激励机制,引导更高水平绿色建筑建设;加大新型节能建材的推广与应用,切实提高绿色建筑综合能力。
许进:普通建筑的使用年限可提高20年
除了提升建筑质量,提倡建筑节能环保之外,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研究中心研究员许进呼吁修订设计标准,延长建筑设计使用年限。
许进表示,建设部2001年发布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里面提到“普通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房屋到达设计使用年限后,需要对其结构进行鉴定,以判断该建筑是否可以在维修以后继续使用。”
而提高普通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不仅能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还能够节约大量的资金。以2009年为例,当年全国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58.73亿平方米,如果施工过程中拆除旧建筑的面积相当于施工面积的20%,施工将产生建筑垃圾12亿立方米,能堆起15座喜马拉雅山。
“若把普通房屋的设计使用年限提高20年,每年就可以少堆起3座喜马拉雅山了。”许进表示。
那么,住宅的设计使用年限从50年提高到70年,那会增加多少成本呢?
许进解释:“以北京市为例,如果将住宅的设计使用年限从50年提高100年,需要提高建筑的地震安全性等安全指标,经估算,住宅的建设和安装成本将提高10%左右,约占北京市住宅平均销售价格的1%。”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发展很快,无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如果现在不提高标准,未来要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许进还建议,在提高建筑设计使用年限的同时,要限制、制止拆除没有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建筑,推动并鼓励建筑材料的循环使用。
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和清退制度
目前我国相关法规对于建筑市场违规的行为惩处力度过轻,几十万甚至几万元的罚款力度对于违规企业来讲不伤筋动骨,而即使发生了严重质量问题的企业缴纳罚款后依然可以继续承揽工程,远远不能起到惩罚的作用,违法成本过低,是建筑市场混乱的主因。
宗庆后建议通过立法严格建筑市场的准入和清出制度,重新审核市场上所有建筑企业的资质,不合格者予以坚决清退,对于非法用工、违法转包分包、工程质量不合格等情况严重者予以重罚,列入黑名单,直接清除出建筑市场,以保证建筑市场的规范运行和健康发展。
戴雅萍:城镇化需要精细管理
全国人大代表戴雅萍表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需要精细化管理,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循序渐进的*步是要做好城市规划,并将规划成果落到实处。
例如小城镇规划县级区域单元,应根据所规划地区社会经济状况,预测未来10年、30-50年可能转入城镇的人口数量,根据人口的就业结构规划小城镇的分布和规模。
“规划师、建筑师在改造城镇或为*陌生的城市进行设计时,应以各自场地环境、历史文脉为切入点展开,认真审视这种地理、社会和文化差异,否则便是‘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也是空谈误国的一种表现。”戴雅萍表示。
此外,她还提出,城镇化涉及资源的重新配置,应本着节约资源、提高利用效率的原则,尽可能利用既有的基础设施,现有房屋没有必要*推倒重建,而应该在既有建筑改造上多下工夫。要加大鼓励科技创新、推进建筑节能的力度,加大对节能技术研发的投入,促进节能建筑强制性标准的尽快出台,推动绿色建筑政策法规的不断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