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高632米、121层的上海中心将在已竣工。目前主要进行塔冠、内部装修、机电和裙房工程的施工,建筑安装成本投入约100亿元人民币,上海中心计划2015年年中投入运营。 超高层建筑一半在中国 一半的超高层建筑在中国。世界上高的10个楼,一半在中国。 世邦魏理仕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5月底,已落成超高层建筑中,中国多,有25栋,比*二的美国多出11栋。在建(已施工)的超高层建筑中,中国有78栋,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之和仅47栋。 中国天际线高的城市为香港、上海、广州、深圳、南京。世邦魏理仕资产服务部中国区董事杜日生指出,中国的超高层大致在300至450米,中东的超高层都是高出了800至1000米。 各国对超高层建筑的定义不尽相同。中国国标标明建筑物超过100米就可算是高层建筑。可是,中国香港以及英国、澳大利亚等都是停留在25-30米之间,因为地方法律法规还没有跟上高楼的发展速度,比如香港的消防条例还是沿用100年前的标准。 根据目前公信力高的世界高层都市建筑学会(CTBUH)的定义,垂直高度超过或等于300米的建筑就是超高层建筑。杜日生解释,因为从垂直运输策略考虑,95%的超300米建筑都会有转换层(就是你要上到顶楼,肯定中间至少要换乘一部电梯)。比如广州利通广场,高303米,在47层就有一个转换层。 300米以上的超高层,上海总共有5幢,其中在浦西有2幢,分别是还在建设中的白玉兰广场以及落成的上海世茂广场;在浦东的3幢都位于赫赫有名的陆家嘴,即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和上海中心。 有意思的是,中国的超高层建筑清一色的是写字楼加酒店,鲜少有住宅。反观中东的超高层,大多是豪宅。一位国企开发商称,“我们也想盖个超高大平层复式精装公寓,可政府没批这样的地。" 同样的,中国的超高层建筑涉及大宗交易买卖的也不多,因为大部分的超高层都在国企开发商手里,出于形象和品牌考虑,他们更愿意持有。 只有20%的超高层有LEED绿色认证 超高层的投入成本高,怎么省钱是一个大课题。 研究发现,迄今为止超高层写字楼的开发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的比值大概在1比3,比如上海金茂大厦一天的维护成本就要100万元。 成本贵的就是能耗,占到30%,而100元的能耗费大概有30元会用在空调,其次则为电梯及照明用途上。第二贵的就是人,不过大家都是,超高层和其他的物业管理人员开出的工资也差不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