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绿色建筑要注重室内空间的功能性
|
|
发布日期:[2015-02-09] 共阅[1234]次 |
对于未来绿色建筑发展方向,“未来绿色建筑将会更加注重室内空间的生态性和功能性,注重室内空间物理环境和生态环境,提高室内空间的舒适度,保证使用者的健康。绿色建筑不是用来炫耀的,绿色建筑要真正为使用者服务。" 中国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的丑陋建筑和奇怪建筑?中国的建筑怎么了? 有时也会思考中国当代的建筑怎么了?中国当代建筑的寿命为什么那么短?中国的当代建筑为什么不让大家满意?一个普遍的看法是中国建筑师的水平不行,把矛头指向了建筑师。当然不能否认建筑师是有一定责任的。对建筑行业各种乱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原因。 首先中国的发展60年,前30年是破坏性的,后30年又爆发式发展,我们的发展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好的建筑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开始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财力有限,只能建一些简陋的房子,那时也缺少专业的建筑师,原来做设计都是结构和建筑一起做。后来经济发展了,但是发展太快了,建筑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没有那么多建筑师筹备,年轻建筑师没有经过历练,缺少工作经验,所以设计出来的建筑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第二个原因就是民众普遍存在审美缺失,孩子从小就缺乏美学教育,看看中学生的校服就知道了,孩子从小就很少接触到美的东西,所以长大后对美的欣赏水平也不高。在建筑学这个专业的选拔和培养方面也不是很精心。据我了解,现在的大学,它的建筑学专业几乎都是这个学校的高分,这个就有问题,建筑学不是高考分数高就能学好的,一定是有这方面天赋的,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大学很少花精力甄别,所以培养出来的建筑学毕业生不是每个都适合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第三,我们的建筑方案确定也是有问题的。应该说在中国,后能对设计方案拍板的,艺术修养不是很高,更不专业,他们定的方案往往有问题,有时候甚至选出的方案是差的。 第四,由于我们的土地政策特殊性,我们的土地使用年限只有50年,70年,没有自己的土地,不能给自己盖房子,没有人打算在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建百年建筑。而且开发商建房子也不自己住,能验收卖出去就完成任务了,建筑的质量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以前盖房子几十年,我们现在是两三年,建筑的质量很难保证。 另外,国外的设计费高,可以占整个项目投资的8%-10%,是国内的四五倍,设计周期长,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完成设计。而我们则做不到。近20年我国房地产发展类似于大跃进,原来的建筑师没有经过储备,刚毕业的年轻人投入工作就负责十几万平米的房子,各设计院都满负荷运转,经常开发商天天在后面催图,怎么可能把设计做好? 如何看待奇怪建筑现象? 确实这些年,国内很多地方出现了一批奇怪建筑。奇怪建筑说到底是难看建筑的一部分,出现这些奇怪建筑的原因,首先源于过分崇拜国外的建筑师,对国外建筑师缺乏约束。中国建筑师的话语权非常弱,导致中国成为国外建筑师的试验场,从CCTV大楼开始起到很不好的作用,全国各地相继出现的奇怪建筑,蔚然成风,现在还没有刹车的迹象。 其次当前建筑界整体的思潮不太对,大家都追求标新立异。建筑不论大小性质,都在追求标志性,。建筑本身是实用性功能性的东西,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想要标新立异是很困难的。怎么办,为了标志性,后就是怎么扭曲怎么来,所以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批很变态的建筑。这种不好的风气,很多建筑师都批评过,没有效果。后上升到中央层面*发表讲话大家才会收敛。我在12月参加了中国建筑学会的年会,会上多为建筑界大师也谈到“奇怪建筑"的问题。其实奇怪建筑的问题上升中央层面讨论是不应该的,这是建筑界的问题,但是不上升这种高度刹不住这股风,上升到这种高度又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建筑创作。如何判定奇怪建筑很难确定,这种东西是没有章法的,确实很困难。 如何接触到绿色建筑?什么是伪绿色技术? 我比较早接触到绿色建筑,在六七年前业界对于绿色、低碳建筑谈及的较少。我开始关注绿色建筑,源于周围环境的变化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建筑能耗占总体能耗的40%,建筑节能是一个大问题。另外我们居住的环境,包括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也越来越差,所以我觉得绿色建筑是未来的必然趋势。我们谈起建筑,更多的是关注建筑的外形,对人们真正使用的建筑空间关注不够。比如很多学校的建筑外形设计非常好,但是教室内的空气质量缺很差。建筑的本质是空间和环境,但现实让建筑师实际做起来很无奈,和甲方讨论造型和艺术他们可能比较关心,但是谈到空间与技术很少会关注,不仅是艺术表现,更重要的是通过采取建筑的措施和技术,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 前年去德国参加节能大会,对德国的绿色建筑也做了考察。德国的绿色建筑已经非常成熟,他们称之为“被动式房屋",节能效果非常好。他们的节能不是降低使用标准,比如德国供暖没有明确的供暖周期,只要冷就可以打开供暖。他们也建了不少零能耗,冬天室内环境非常舒适。德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较早,技术比较先进,投入也非常大。但是也教少采用太高新的技术,主要是把维护结构做好。比如建筑的外保温挤塑板的厚度可以达到20公分,而国内也就5-10公分左右。德国国的门窗做工精致,以双中空三层玻璃节能窗为主。 谈到绿色建筑,大家往往想到使用何种先进的节能技术,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很多技术是不实用的,反而一些基础的做法能让建筑能耗大大降低,比如外保温做到位,选择好的外门窗,我一直认为建筑一定要选用的外门窗,外门一定要外开,并安装自动闭门器,这样就可以把这个建筑包裹起来,节能效果就非常明显,不需要采用太多的技术手段,建筑成本的增加也非常有限,这才是真正实用的绿色建筑。 目前国内关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也存在很大问题,标准过分强调技术,必须采用多少先进技术才能符合绿色标准,这就出现了只管手段不问结果的现象,这样很不合理。我认为绿色建筑应该是按照终节能效果进行评估,用技术越少越好,只要达到节能标准就可以。真正绿色建筑设计是一种手段和措施,尽量采用节能措施而不是技术。国内现在做绿色建筑很多是为了达到一种宣传目的,炫耀采用了大量节能技术,走偏了方向。 现在很多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上使用成本非常高,比如使用清洁能源,采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技术等,因为这种技术和设备在生产的过程本身就很耗能,且污染环境,这种绿色建筑就不是真正的绿色建筑,是伪绿色的。另外采用绿色节能技术要因地制宜,以地源热泵技术来说,其实是比较好的技术,但是要分情况分地域使用,要达到冷热平衡,地源热泵刚开始效果很好,但是效果会衰减,本身比较节能,问题在于从地里面取的冷和热达到平衡,才不会衰减。这些技术要根据地域情况做出不同选择,中国南北差异,气候条件不同,要根据地域选择技术。 国内目前绿色建筑整体的发展情况如何? 应该说国内对绿色建筑比较重视,尤其是政府层面,制定了很多鼓励发展绿色建筑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但关键真正要推动绿色建筑需要业主来推动,政府不是使用方和建设方,力量很有限,也会导致出现形式上的绿色建筑。业主本身的意识需要增强,国内目前这方面存在脱节现象,作为设计师要对业主起到引导的作用,在设计师群体中对于绿色建筑还是比较重视的。绿色建筑发展中大的问题就是建设与使用的脱节,如果自己家盖房子为了住着舒服,也会考虑建筑建成后的使用成本,会采用实用的保温节能和环保措施,而且会非常耐用。但是开发商投资的项目,往往是为了降低成本,符合政策要求,至于是不是实用就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了。另外建筑师在建筑节能环节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建筑师通过设计的手段,采取适宜的技术措施,可以有效的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
|
|
|
|